非遗代表性传承人

徐氏泥彩塑

一件作品

从下到上,由里到外,一气呵成

以细腻的笔触

从人物表情到衣服褶裥作精致的描绘

以大写意的手法和浓烈的色彩

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浓浓的民俗、地域味

它就是

五十年不变色,百年不变形的


徐氏泥彩塑



非遗名片




类别:传统美术

项目编号:Ⅶ-47

项目序号:346

2008年,“徐氏泥彩塑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


民间泥塑艺术


徐氏泥彩塑始于清末民初,以泥塑圆雕、浮雕、单尊、群像为主,以历史故事为题材,并以“传统的人物造型、服饰彩画、贴金、绘画工笔重彩”等特征闻名,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泥塑艺术,主要流传于四川省大英县一带。



传统技法,工艺独到


徐氏泥彩塑用传统技法施工,先绘图设计,制作工序复杂,包括构图、立骨、泥土处理、上粗泥、上细泥、阴干、修补、打磨、上彩贴金、开相和背光装饰。作品主要流传于四川、湖南、台湾等地,在旅游景点和寺观庙宇极受欢迎。



五十年不变色,百年不变形


徐氏泥彩塑除造型惟妙惟肖,色彩鲜亮,最大的优势是泥巴做的塑像竟可以五十年不变色,百年不变形。其中的秘诀之一是选材。泥彩塑原材料来自沉淀数年的离地表至少50公分的土壤,该土属于生土,杂质少,比普通泥土更坚固、稳定,不易变形。在上彩前用白胶粉铺垫,形成一层光滑的保护层,有利于防水。就地取材,谷草、棉花是徐氏泥彩塑的另一秘诀。谷草有两大用处,搭骨架时,用于捆绑固定,增大体积,减轻重量。几寸长的谷草节加在粗泥中,增加韧性,当泥土由湿到干变形时,不变形的谷草则充当了“缓冲剂”。棉花也有同样的用途,用于增加细泥的韧性。



与普通泥塑工艺不同,徐氏泥彩塑为了增加装饰造型之美,个别泥塑品在出模后、晾干前,要进行插针的工序,保证点缀小品不脱落,坚固实用,具有美学价值。颜色饱满,大品绿大品红的运用,独具中国传统特色,寓意深远



子承父业,开启泥彩塑生涯——徐兴国


清末民初川中塑像名师杨子园、罗体成收徐兴国父亲徐得亲为关门弟子,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学习与行艺,徐得亲成为了一方泥塑名匠,更是“徐氏泥彩塑”的开创人。


▲徐氏泥彩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兴国


“泥塑是一个又慢又苦的活路,一件看上去小巧的塑像,需要一周到半年的制作周期才能完成。由于是纯手工制作,每一件都要经过创作、毛稿制模、翻坯、粘合成型、精抛、彩绘、出线、装色、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。渐渐地,一部分嫌累怕苦的村民放弃了做泥塑的营生,这门‘养家糊口’的手艺也逐渐淡出市场,但我父亲却对这项技艺不离不弃。”徐兴国说道。



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,徐兴国对泥塑情有独钟,再加上自己极强的模仿天赋,做出的小泥人、小动物都栩栩如生,不仅让自己的伙伴们爱不释手,偶尔还会被人买走,为家里挣点钱,这使得徐兴国继承了父亲的衣钵,开启了精彩的泥彩塑生涯。


随父修复宝光寺五百罗汉




1979年,新都宝光寺对外开放,父亲徐得亲应聘修复五百罗汉,26岁的徐兴国也随同前往。这是徐兴国第一次正式接触大型泥彩塑创作,“尽管只是修修补补,依然很有趣。”仅用一年时间,父子两人就将全部罗汉复原,赢得广泛赞誉


父子联手 历时八年重塑“鬼城


1981年,丰都县重建“鬼城”旅游景点,徐兴国又跟随父亲来到丰都,这次,他决定钻研泥塑这门技艺。“鬼城”重建,需要设计和塑造2000余尊造型各异的冥府神、鬼形象,但其中绝大部分雕塑造型都是根据民间传说自创,没有可以模仿的原型,这无疑加大了创作难度。



徐兴国深知,父亲的泥塑技艺无可挑剔,其策划和构思却不是强项。擅长绘画的徐兴国与父亲商量:“塑造的正神要威而不恶,小鬼则要怪而不可怖。”按照这个标准,父子两人查阅历史资料、向专家请教,绘制的初稿改了一遍又一遍。终于进入制作过程,每一件作品从脚捏起,从下到上,由里到外,分段组合,一气呵成。在彩绘上则以细腻的笔触,从头到脚,从人物表情到衣服褶裥作精致的描绘



徐得亲父子带领徒弟30余人,在丰都鬼城用了8年的时间,设计和雕塑了丰都天子殿、大雄殿、玉皇殿等全部塑像2257尊。徐得亲父子还为各殿编撰、题写了很多匾额和对联,读后使人能够理解“鬼城”真实的意义。


再造“鬼城”由此也打开了他们的知名度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他们塑像。1990年父亲去世后,徐兴国接过了传承人的重担,先后为绵阳圣水寺塑神像3000余尊,为湖南南岳塑神洲祖庙塑2000余尊…


独自上场,再次出发


回家不久,父亲去世,徐兴国接过了传承的重担,“父亲做了一辈子的泥彩塑,无名无利。这份固执让我感动。”身为传承人,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,徐兴国忙里偷闲研读《世界美术图典》、《中华文物精华大辞典》等书籍,并借鉴西方绘画、雕塑技艺手法,不断升级自己的技艺



1991年,徐兴国应邀为绵阳市罗汉寺设计罗汉堂,塑造了高2米左右的不同人物造型1250尊,以及一尊高16米的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巨像,堪称全国之最。2001年始,塑绵阳罗汉寺万佛城,内有小佛像12000尊。另塑9米以上菩萨佛像40余尊,其规模超过“美国万佛”城,举世罕见。


如今,“五十年不变色,上百年不变形”的徐氏泥彩塑已享誉全国。



传承发展:让传统艺术与现代工艺结合


2012年至2015年,徐兴国用了3年时间总结“徐氏泥彩塑”历史、技法,编撰了一本13万字,图片百余幅的书籍《徐氏泥彩塑技法》;总结多年雕塑设计经验,编撰《徐氏泥彩塑施工白描图集》丛书,目前丛书之一的《观音尊像一百零八式》已全部完成。总结收集数十年创作精品的《徐氏泥彩塑作品集》也在积极筹备编撰中。



“徐氏泥彩塑”为适应时代发展,积极开展生产性保护。在保持“徐氏泥彩塑”的传统技艺基础上,建立“徐氏泥彩塑技艺传习所”。传习所集技艺传承、工艺展示、工艺品开发销售、参观体验为一体,为“徐氏泥彩塑”传承培养人才,宣传推广徐氏泥彩塑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,也为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增添一处参观学习的去处。



“现在我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‘徐氏泥彩塑’传承保护资料整理、传承人培养与“徐氏泥彩塑”生产性保护转型研究上。泥彩塑这项艺术很复杂,需经过设计构图、扎骨架、选土制泥、搭粗坯、用细泥做表面、修补打磨、穿金上彩等八道工序,每一道工序都得耐心细致,其中一个环节没做好就会功亏一篑。而我现在的徒弟当中,有的塑像技艺高超,但绘图却不怎么擅长,所以我还要加强对他们这方面的培养。”徐兴国说道。



传统艺术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传承下去,这成为了徐兴国如今要思考的问题。“我希望泥彩塑能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,结合遂宁观音文化、大英卓筒井文化,设计制作一些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小型工艺品,让‘徐氏泥彩塑’能够永久地传承下去,留下更多文化遗产!



Copyright © 2022-2023遂宁市文化馆 版权所有
地址:遂宁市船山区德水北路遂宁市文化中心A区遂宁市文化馆 联系电话:0825-8125666 举报、投诉电话:0825-8125666 举报、投诉邮箱:snswhgjb@163.com
   备案号:蜀ICP备14002771号-1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08号